“党建引领、党业融合”案例选编 | ⑬ 用“党建+文化”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2-08-15作者:来源:
字号: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拥有资产管理类、投资类、投资银行类、零售与财富管理类四大业务体系。公司党委成立于2017年6月,下辖33个党支部,党员489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9.6%。2021年,首创证券总资产326亿元,净资产9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同比增幅2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幅41%。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首创证券党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传承国有券商红色基因和文化基因,以党建立心,以文化兴企,将“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国企党建文化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证券行业文化有机融合,围绕“自信、规矩、良知、专业”的核心价值观,打造“党建+文化”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涵养下,2021年,首创证券获得了《中国证券报》“金牛奖”、《证券时报》“君鼎奖”、《经济观察报》“年度卓越券商资管”等奖项,市场口碑稳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位居行业前列。

  “自信者人恒信之”,自信是首创证券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灵魂所在。公司党委将党建要求融入战略,加强思想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全体员工共同奋斗、自信拼搏的坚强力量。

    党建要求融入战略。将党建要求、文化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和“十四五”规划,融入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和经营发展全链条。公司党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先后5次研究听取工作进展,深入基层开展覆盖百名干部职工的访谈、覆盖千人的问卷调查,召开10次畅所欲言的“神仙会”“内部专家讨论会”、专班工作小组会议,最终形成了《首创证券企业文化大纲》。企业文化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引领、文化兴企的发展理念,为公司实现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上好党史学习教育“三堂课”。公司党委深入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赓续红色文化紧密结合,以先进的党性文化树立发展自信。一是上好强化责任、吹响号角的“十四五”开局第一课。公司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头先学,共开展集中学习、集体研讨20次,讲授专题党课18场。上好博史通今、展望未来的历史教育课。公司党委“线上线下”齐发力,在官微公众号推出了50期《党史学习资料》,涵盖党的规章制度、历史故事、红色金融等信息共计500余条。公司党委列出红色阵地、主题展览、学习书目、红色影片、特色活动“五张清单”,创新开展党史一百题、故事一百讲、英雄一百名、红歌一百首、活动一百场“五个一百”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点燃学习热情,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689场,17037人次参与上好砥砺本色、牢记宗旨的党性修养课。公司党委牵头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29个实事项目办理。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以“为客户办放心事”为着力点,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金融国企的为民情怀。

  “无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是首创证券不惧风浪、与时俱进的基石所在。公司党委将讲纪律守规矩融入公司合规文化,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增强发展的底线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开展“三零”纪律作风整顿行动。为进一步强化纪律规矩意识,2021年,公司党委结合经营发展实际,开展了贯穿全年的“零差错、零风险、零容忍”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公司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调研座谈、谈心谈话,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共计16次,召开各类会议31场,征集意见建议228条;向全体员工发布《合规与法务实务介绍》《新规资讯》《分支机构合规资讯》共计149期;内部问责委员会召开7次会议,发布内部问责通报8份,累计问责11次,问责人员24人次。公司规章制度、内部管理更加优化完善,员工纪律意识、工作作风、工作质效、担当精神显著提升,差错率、风险率明显减少。

  开展“三严”纪律作风提升行动。为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观念,2022年,公司党委在“三零”行动的基础上乘胜追击,开展“严守规矩,严管作风,严于担当”纪律作风提升行动,将纪律作风整顿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化。组织全体党员和员工开展制度学习和个人剖析,组织各支部、各部门开展自查,签订个人《纪律作风整顿承诺书》1640份,制定部门及个人《纪律作风整顿自查整改台账》1690份。公司全员劳动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内部流程进一步规范,担当精神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是首创证券受人尊敬、客户信赖的根系所在。公司党委牢记首都国有金融企业职责,采取多位一体帮扶模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2000万,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助力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发展。

  金融帮扶,靶向聚焦求精准。首创证券充分发挥首都国有券商优势,为符合条件的对口扶贫地区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支持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公司主承销发行全国首单AAA国企产业扶贫公司债券,开辟了中国金融扶贫新模式。通过发行住房租赁专项债、疫情防控债、创新创业债、熊猫债等创新债券品种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融资,协助贫困地区企业克服资金困难。首创证券全资子公司首创京都期货推进河南省首单鸡蛋“保险+期货”项目正式落地兰考,创新性地解决了支农惠农及助力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产业帮扶,找准支点谋发展。首创证券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着力谋划产业帮扶。向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捐赠200万元,用于支持兴和县大同夭乡安格斯牛养殖产业发展;向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捐赠150万元,用于支持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哈拉嘎台嘎查产业发展和科左后旗乡村振兴文旅宣传;向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捐赠50万元,用于支持卓资县卓资山镇六苏木村委会速冻食品设备提升改造项目;向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捐赠50万元,用于支持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那仁格日勒嘎查安格斯肉牛养殖;向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捐赠50万元,用于支持墨玉县扎瓦镇村级产业发展;向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捐赠100万元,用于支持洛浦县加依托格拉克村村级产业发展。2021年度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00万元。

  公益帮扶,爱心汇聚暖人心。首创证券积极响应各方号召开展公益事业。多次赴帮扶地区乡村小学,为孩子们送上爱心书包、学习文具和防疫用品。向乡村地区和学校捐款,用于修建“首创音乐教室”“首创足球场”。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开展合作,以200万元启动资金设立“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首创证券乡村振兴公益基金”,承诺五年内持续投入公益资金不低于800万元。与语泽公益基金会、壹基金合作发起“温暖包”“净水计划”“石榴籽”等公益项目,为教育事业发展接力帮助。

  组织帮扶,结对共建促提升。公司党委下辖的14个党支部与被帮扶地区7个党支部结对子,积极开展基层党支部共建活动。各支部与结对支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党建经验交流会,定期开展学习活动,以学习讨论会、交流会、读书会等形式,不断提升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联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帮扶活动、交流互访活动等系列活动,促进双方基层党组织互学互促;针对组织力量薄弱的北京平谷区海子村,派出党务骨干到当地挂职“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力量。

  “君子履正道,秉志宜专攻”,专业是首创证券赖以生存发展、实现使命愿景的筋骨所在。公司党委坚持党管干部,注重培养人才队伍,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打造“首创精英”人才管理体系。公司党委积极构建“首创精英”人才管理体系,包括实习生计划、新入职应届毕业生导师制计划、后备人才管理计划以及人才选拔认可机制在内的具有首创证券特色的人才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2021年开展5期后备人才项目,累计入池200多人次。通过人才选拔认可机制不断实现员工岗位和职级的动态管理,及时认可并激励员工的成长,2021年共晋升77人。

   打造精细化特色培养项目。公司党委聚焦重点序列人员,打造精细化特色培养项目。2021年首个体系化培训项目“投研人才培训项目”完成第一期培训工作的实施及结业答辩。依托首创“悦享汇”平台定期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拓展员工视野,加强内部知识共享,2021年组织开展30期培训,累计培训4550人次。协同集团自主研发在线学习系统“创云书院”,结合协会“畅学”系统,采取优课推荐、自研微视频推送、排名奖励等方式组织在线学习,2021年度上线480个课件,开展59场直播培训,截至2021年底平台登录率高达93%,逐步形成学习专业、崇尚专业、做事专业的文化氛围。

  经验启示 

  首创证券党委将“党建+文化”融入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和经营发展全链条,逐步形成具有首创证券特色的“党建+文化”党建品牌,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以政治建设把握文化建设方向

  作为首都金融国企,公司党委注重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一是提高站位,确保公司文化发展整体战略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协调契合。二是找准方位,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国企“三个责任”的履行、“六个力量”的发挥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三是立足本职,围绕全年重点工作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做好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

  (二)党建引领,以组织建设谋定文化建设大局

  公司党委不断强化“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发动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常态化文化教育培训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宣贯活动,为企业文化落实落地提供组织保障,推动全员对“自信、规矩、良知、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形成追求卓越、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三)党建引领,以规范建设确保文化建设落地

  公司党委将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行为规范深度融合,与党建工作要求、专业能力建设有机结合,内化到公司合规管理中,完善企业文化各项制度机制,鼓舞和激励广大员工自觉践行,使文化理念真正成为自觉行动,用文化共识凝聚起奋进力量,将文化影响力转换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