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首创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阳水务)坐落在河南省南阳市(简称宛),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是首创环保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是污水和污泥处理,现有员工152人。南阳水务党支部成立于2017年4月,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0人,员工占比26.3%。南阳水务党支部以“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丹江口水库”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大力深化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运管模式,公司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了“双提升”。
南阳水务地处河南省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担负着守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的重大使命,业务覆盖南阳市淅川、西峡、内乡三县,共辖2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座污泥处置厂,是京宛两地合作、首都国企千里护清渠的典范项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守渠人”,守护好库区生态环境既是政治任务、光荣使命,更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在首创集团接管2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前,该项目存在运行、管网、设计、设备、管理诸多问题,多处厂区机器停转、杂草丛生,成了刚建成就“晒太阳”的工程,被国家生态环境部督查约谈。首创集团“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不谈条件,打破常规,现状接收,从全国水司抽调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帮扶。南阳水务党支部面对底子薄、摊子大、问题多、管理难、要求高的接收重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攻坚作用,经过几年的深耕发展,实现了公司扭亏为盈,公司发展蒸蒸日上,2021年一次性将近五年的股利全部分配,过去的“晒太阳工程”变成今天的“向太阳工程”。
一是让党旗插在千里战线上。南阳水务厂区分布总里程近1200公里,多数地处山区,道路崎岖难行,巡查一遍需要驱车3天才能转一圈。接手项目之初,26个厂生产工艺不一、管理模式各异。党支部研究认为,改变现状首先要把分散点位上的党组织建起来,形成执行党支部决策要求的坚实力量。党支部创造性地探索出区域化管理模式,破解了“点多、线长、面广”造成的管理难题,按区域建立了“1+7”的党组织体系,即1个党支部战斗堡垒、7个党小组突击队,让区域负责人担任党小组长,通过开展“党旗插起来、党徽戴起来、党员动起来”活动,让各区域党小组成为离“炮火”最近的精干队伍。
二是让干部顶在先遣岗位上。“这个项目很不容易!”这是南阳水务“过来人”内心共同的感触。建设初期,面对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等“百废待兴”的现状,党员干部组成先遣队,把“铺盖卷”搬进了厂房,方便面、榨菜成了攻坚路上的常备口粮,克服蚊虫叮咬、吃住条件差等一系列困难,经过为期四个月加班加点的艰苦努力,实现了26个厂区的运行重启。2021年9月,面对突发暴雨、厂区积水受灾,党员干部驻点抗洪抢险。副总经理李晓山退伍不褪色,昼夜行程近800余公里深入到10个厂区靠前指挥,而自己却顾不上回家处理已漫水近1米刚装修好的新房子,独自在家的八十多岁老母亲还是被闻讯赶来的侄子涉水背出洪灾区。正是有这样一批敢于攻坚、乐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党员干部,南阳水务全体员工的劲头被极大地带动起来。
三是让突击队冲在克难前线上。南阳水务党支部坚持“经营点题、党建答题”的党业融合思路,以党员骨干组成突击队破解经营中的难题任务。针对基础管网建设滞后、损坏导致污水收集量远远不足的问题,成立党员项目组,按照急事急办的要求,第一时间展开官网维修和建设。不到3个月的时间建设管网39.5公里,污水收集量提高了78%。针对设备维修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疑难杂症,各区域党小组成立6个党员维修班组,开展“师傅带徒弟”技术帮带、专业培训,设备状况全面改善,故障率降低了32%。
一是实施“班子-区域-员工”三级联动管理。南阳水务党支部针对厂区分散、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按照“上级要求什么,生产需要什么,党支部就做什么”的理念,创新性提出“班子-区域-员工”三级联动管理模式,指导和要求各区域聚焦公司发展的重难点工作,推动生产经营中各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全年经营目标细化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班子成员与各区域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一贯到底,推动各项目标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措施实施到位、奖励激励到位、效果显化到位,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三级联动管理,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力,有效解决了厂区分散管理难的问题,党支部“一盘棋”统筹、“一股绳”聚力的管理成效更加明显。
二是实施“水质-水量-水款”三大保卫战。南阳水务接手项目时,26个水厂产能不足设计规模的5%,人员过剩、能耗成本高、大量设备停转,造成严重闲置浪费;有一半以上水厂水质不达标,存在巨大的二次污染隐患。为尽快摆脱现状、走出困局,党支部及时打响保水质、提水量、回水费“三大保卫战”,列为公司发展的头号工程。组织开展“水质达标保运营,岗位示范做贡献”、“一帮一”结对和岗位标兵评选活动,全力提升保水质水平,确保水质连续保持100%合格率。坚持应收尽收要求,定期开展管网巡查,更新管网布置,精准及时处置雨水、河水、污水未收问题,处水负荷率从接手项目时的16%提升至46%。成立党员综合水费专项组,定年度台账、定阶段目标、定回费举措,应收实收账款逐年提高。
三是实施“精细-节能-安全”三维运营保障。南阳水务党支部针对项目投资大、收益周期长的问题,坚持向精益管理要收益,以安全生产为底线,在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上下功夫。推行水质管理、工艺管理等“八大管理体系”,制定近30万字的制度流程,每周三雷打不动开展业务培训。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口,每年组织党员攻关团队推进技改和提标改造工程,根据动态水质检测数据实时研究改进工艺,严抓细抠“成本账”,电耗、药耗成本不断下降。按照三级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实施拉网式排查、销号式督办,推行运用线上“首安系统”学习培训,切实把安全提示落到每一个操作台、把每季度的安全检查具体到每一个工艺环节。南阳水务已实现多年安全生产“零事故”,荣获河南省2020年“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
1.打造“有引领力”的“正能量”文化。南阳水务党支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形成了人人认同、时时引领、处处彰显的“守正、创新、务实、拼搏”企业文化。结合业务发展实际,形成“一中心、二基点、三支撑、四重点”为主要内容的“1234”企业文化理念,即以“水质达标”为中心,“水量提升、客户信赖”为基本点,“精细管理、提质增效、项目拓展”为支撑,“党建引领、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品牌塑造”全面提升的工作重点。在运用深化上,党支部让企业文化理念内化到主题党日中、细化到基本制度中、体现到经营管理中,让每一名员工在积极正向的文化价值观熏陶中,增强了认同感和融入感,充分释放为企尽责、爱岗敬业的最大价值,员工从对首创的情感归属、文化认同发生了巨大转变,离职率连年走低,2021年仅有1人离职。南阳水务先后被表彰为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2017民生示范工程”、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状”、“南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南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殊荣。
2.弘扬“有带动力”的“领头羊”文化。在南阳水务,“学先进、当典型”已成为激励大家奋勇争先的浓郁文化力量。有27年党龄的党支部书记李公维,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刻,带头穿上“大白”,昼夜奋战在封控抗疫的第一线,在重大任务攻坚成立的党员突击队、先锋队中,他永远站在排头。王永健是一名享誉南阳市的技术标兵,他沉心于技术更新、工艺优化、节能降耗的研究,数年如一日不辍,带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被南阳市宛城区评为“2021年宛城大工匠”。滔河污水处理厂的全佩是一位同事们都竖大拇指的“巾帼女厂长”,她以“拼命三郎”精神学习业务技能、抢干脏活累活,五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的运行工成长为带团队的女厂长。在先进文化的激励引领下,“跟我上”已成为党员的显著标识,“向党员看齐”已成为群众的普遍共识。
3.营造“有向心力”的“石榴籽”文化。南阳水务党支部注重发挥干部员工“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文化”,营造助力成长的“学校文化”、温暖润人的“家文化”,让员工真切感到在这里工作很舒心、很有价值感。建设支部“大学校”,开展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一堂党课”,让党的声音传递到千里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开通“南水寄语”公众号每天发布正能量动态,打卡“南水寄语”已成为员工每天必看必知的生活习惯;用好“学习强国”开展常态化指尖学习,党员学习积分都达到4万分以上。建设群团“大家庭”,每年召开员工连心会、退伍军人座谈会,听取员工意见建议;对困难家庭、生病员工进行关怀慰问,帮助解决困难问题;组织开展运动会、红歌大会等多种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开展“工匠杯”岗位技能比武、“红旗设备比赛”等劳动竞赛,激发员工提升岗位技能的积极性;针对部分员工学历低的问题,大力倡导学历提升,先后有71人通过国家成人高招考试。近年来,在“石榴籽”文化的影响下,广大员工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经验启示
一是从“晒太阳工程”到“向太阳工程”,是党支部班子一茬接力一茬干的努力成果。干事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瞄准目标,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松了哪一棒都不行。南阳水务从接手前被环保督察点名,到今天的享誉豫宛,源于两届支部班子始终能够同心同向,保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干劲,确保了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从“晒太阳工程”到“向太阳工程”的重大变化。
二是从“提心吊胆”到“坦然应对”,是党建引领精益管理一年更比一年优的付出成果。水质达标是水务公司的生命线。从刚接手时的一半以上水厂水质不达标和管理混乱,到今天的100%达标以及安全生产“零事故”,真切印证了南阳水务党支部在呵护企业发展生命线上的所作的艰苦努力,真正展现了南阳水务六年深耕细作的坚实底蕴。
三是从“散兵游勇”到“赛马争先”,是党员干部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引领成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阳水务从接手前员工纪律涣散、干劲慵懒的后进状态,到今天的创先争优、以司为家奋进状态;员工从接手前对首创入宛的排斥质疑,到今天的情感归属、文化认同,源于党员干部在最困难时期、最艰巨任务中的以身示范引领,激活了干部员工共画同心圆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