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农投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探索金融支农新机制出资授权首创集团组建的创新型农业投融资平台。自成立以来,农投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不忘“因农而生”的初心,创新金融支农新途径、新办法,先后搭建了产业基金、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农村产权交易、租赁保理、农产品供应链服务等业务平台,为京津冀地区“三农”经济组织和小微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服务。截至目前,公司党委下属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党员162名,占比全体员工36 %,中层及以上干部中党员比例为96%。
农投公司肩负支农、惠农、强农的重要使命,公司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金融支农、扶贫脱低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富有探索性的工作。新形势下,公司党委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用新思维、新理念创新党建工作,打造了“青松林”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嵌入到公司后(青)、中(松)、前(林)台经营工作中,夯实后台基础管理、强化中台风险管控、提升前台经营效益,发挥党建赋能经营、助力服务“三农”的作用。同时,公司党委制定了“青松林”品牌发展三年计划,梳理形成品牌体系,配套落实专项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近年来,公司累计为首都“三农”和小微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超过11万笔,服务金额800多亿元,赢得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根深才能叶茂,青松林的“青”寓意基业长青,代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信心,农投公司党委把基础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把服务“三农”之根扎深扎实。
“贯通式”督查强运营管理之“基”。围绕制度建立、修订、执行落实情况,公司党委整合审计、投资后评价、内控管理等力量和手段,发起了“青松林管理提升行动”。一是督促各级公司开展自查,重点查是否有制度、是否及时更新制度、是否落实执行制度;二是开展专项检查,农投公司本部各条线组织专业团队赴各级公司进行深入检查,确保制度上下贯通到底;三是定期梳理审计、专项检查、纪检监督等提出的整改建议,坚持责任到人督促整改。开展领导班子综合“两查一改”,组织召开管理专题研讨会,研究解决较为突出、集中的问题。2021年农投公司系统共计修订党建及经营各项制度75项,对所属两家公司的日常运营、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导向式”评选强后台人才之“基”。针对后台系统干部员工工作繁重,且较难展现出工作成绩,不容易获得奖励表彰的实际情况,公司党委专门为后台员工设置了“青松林岗位能手”的荣誉称号。公司党委先后发布了《关于“青松林”人才评选的指导意见》《“青松林”人才评选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重视实绩、技能与口碑,发掘培养立足岗位做贡献的实用型人才。近两年,公司共计评出后台岗位能手9名,公文管理、档案管理、网络运维、财务会计、数据统计等不容易出“显绩”的岗位上,一批员工因为兢兢业业、专业精进的工作而获得党委嘉奖,在后台形成了较好的带动和影响。
“清单式”推进强基层党建之“基”。农投公司党委制定发布《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指标体系》,并发起“青松林支部堡垒行动”。共设置规范化指标43项,标准化指标49项,特色化指标19项。各支部每年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党建基础不断夯实。所属农担公司党支部响应党史学习教育 “为民办实事”工作号召,推动北京市“新农信贷直通车”落地,截至目前,累计受理634户93135万元。六合基金党支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桃花坞”,让平谷山村梯子峪红遍网络,成为平谷休闲文旅新名片。
岁寒知松柏,青松林之“松”寓意党建工作要助力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新冠疫情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公司党委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确保公司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重塑公司风险防控理念。公司党委加强风险研究,逐层分析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风险,并就相关工作开展专项调研。在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年度工作会、季度工作会、民主生活会等重要会议上,宣贯公司当前“稳中求进”的风险防控理念,党委强调“既不能害怕风险而裹足不前,也不能轻视风险而栽大跟头”,要求全体干部员工时刻保持警醒,提升预判风险能力,不断完善风险处置措施。干部员工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更加准确,业务发展节奏的把控更加合理,2021年各项主要风控指标均圆满达成,农投公司发展迈出了更加稳健的步伐。
优化公司风险防控机制。针对公司重大案件、重要项目等,公司党委坚持靠前指挥,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拟定对策措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取得进展。“青松林管理提升行动”针对公司风险防控提出三项具体措施,一是督促业务部门进一步优化项目风险预警制度及措施,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应对、及时处理,公司进一步完善了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二是针对租赁保理等重点业务,责成法律部组织专业力量对业务每个环节进行风险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在全系统内开展合同专项检查,对业务合同审批、签署等环节进行细致梳理检查,为业务合规保驾护航。
评选“风险卫士”树立先进典型。在人才工作调研中,公司党委发现负责风险管理的风控、法务等部门,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有时需要对业务及其他部门说“不”叫“停”,因此面对内外各种压力。也正是由于他们守土尽责、敢于担当,一些“风险苗头”才能及时防范和化解。为鼓励这种坚持原则、心有准绳、全力维护公司安全健康发展的精神,公司党委专门设置了“青松林风险卫士”荣誉奖项,每年在全系统评选。两年共计评选出“青松林风险卫士”6人,公司党委及时总结风险防控经验,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提升整体风控水平。
独木不成林,青松林党建品牌的“林”就是着眼于打造出色团队,创造良好业绩。农投公司党委高度关注队伍建设,尤其对承担业务指标的一线团队,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他们冲锋在前、不断创新创效。
紧盯所属公司班子,开展履职评价。所属公司班子成员是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少数”。针对所属公司班子建设,公司党委专门推出青松林“班子建设行动”,核心是每年对所属公司班子和班子成员开展履职评价。每年从“讲政治、善经营、会管理、带队伍、塑文化”五个方面,采取一对一面谈、问卷调研、第三方专业测评等方式,全面考量所属公司班子成员的胜任力,并形成班子整体报告和班子成员个人报告,由公司党委进行一对一反馈,督促所属公司班子成员持续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紧盯业务一线,打造“冲锋团队”。公司党委意识到,公司要崛起、发展、壮大,依赖于在一线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业务单元,只有他们冲锋在前才能带来业务指标的实现。由于农投公司业务特殊,一线业务团队多奔走在北京郊区,常年奔波非常辛苦。为此,公司党委专门设置了“青松林冲锋团队”荣誉奖项,评选范围限定于承担业务指标的一线业务部门。两年来,共计评出五支冲锋团队,公司党委也广泛进行宣传,对一线业务部门形成了很好的激励和鼓舞。目前担保业务已经在怀柔、密云、昌平、延庆等14个区建立分公司,产权交易业务已经覆盖北京127个乡镇、754个村。
分层培养干部梯队,独立形成“青松林”序列。“青松林”不仅仅是一个党建品牌名称,更代表扎根首都“三农”独特的精神气质,即坚强过硬的政治引领力、积极向上的个体生命力、无畏困难的强大意志力、和谐共生的团队凝聚力。为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加强人才建设,公司党委将评选出的“岗位能手”、“风险卫士”、“冲锋团队”独立成为“青松林”人才序列,专门制定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公司党委组建了青松林“业务创新小队”、“优秀年轻干部小队”、“青年骨干小队”等一支支队伍,他们每年要完成公司党委交办的专项任务;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小队成员成长记录”台账,密切关注小队成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并加强培训培养,助力成长成才。
经验启示
在公司党委的大力推动下,“青松林”党建品牌正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总结“青松林”党建品牌工作,主要形成三点经验启示:
(一)顶层设计是基础。在日常党建工作基础上,农投公司党委建立了“青松林”党建品牌,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青松林”行动的指导意见》《“青松林”党建品牌三年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并将工作内容融入公司前、中、后台工作中,形成了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奠定了工作开展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是要务。公司党委将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青松林”党建品牌立足于做人的工作。紧紧抓住公司前、中、后台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批能力突出、业绩明显、担当作为的优秀队伍,通过他们展现出党建品牌的内涵、特质、精神和文化。“岗位能手”、“风险卫士”、“冲锋团队”等成为了农投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在不同层面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及口碑,激励着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用行动践行“三农”初心,用奋斗根植“三农”情怀。
(三)融入经营是关键。公司党委将“青松林”党建品牌深度融入到经营工作中,认真落实一系列举措,完善机制,定期回顾总结,并将工作进展纳入到季度和年度考核中。党建引领公司基础管理、风险防控、经营业绩不断提升,真正实现塑品牌、聚力量、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