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党业融合”案例选编 | ②以“青春支部·郎园在场”为城市焕新打造“首创郎园”文化地标
发布时间:2022-05-26作者:来源:
字号:

  北京首创郎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首创城发集团,现有党员24人,平均年龄36岁。针对这一特点,郎园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结合业务实际,以“党建+”赋能“文化+”,党员带动、凝聚群众,将青春活力释放在郎园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打造形成“青春支部·郎园在场”党建品牌。

  首创郎园是首创集团助力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积极培育文创产业的重要举措,公司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在国内文创产业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成为业内知名的文创园区运营品牌,运营的多个园区成为北京小有名气的“文化地标”,被中央媒体、主流自媒平台广为报道。近年来,国家部委、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属地党委政府、首创集团领导多次现场调研,特别是市委书记蔡奇同志两次亲临视察,对公司文创产业发展、助力城市焕新给予充分肯定。2022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其内刊《调查与研究》刊登“郎园模式”调研报告,再次得到市委领导重要批示并受到高度关注。

  首创郎园坚持“党建+”与“文化+”同心发力,以党建品牌助力打造有温度的产业生态、有活力的文化园区、有创新的文化空间,为老百姓提供有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首创郎园”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的文化地标。

  紧跟政策把准“大方向”。首创郎园是应城市焕新而诞生的新生代企业,运营发展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时代性和社会性。郎园党支部始终精准把握政策要求,以党建引领文化运营为核心,以服务首都建设为“大方向”,提出“用文化为城市焕新”愿景和“一流的文化场景运营商”战略目标,把党建文化融入园区艺术文化,把党建品牌与北京城市建设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员作用发挥融合到园区开发、运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了首创郎园高质量运营发展强劲的“红色动力”。

  改造焕新打造“大内容”。首创郎园改造运营的园区大多是上个世纪国有企业的老厂房、旧院子,处处显现着党建传承的“红色印记”。在首创集团战略引领下,首创郎园在“红砖绿荫”中融合文化运营,坚持在改造上做文章、在运营上做品牌,以园区为空间,以“影视娱乐、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传媒、设计服务、创意餐饮配套 ”为六大主要业态,运营有郎园电影自习室、郎园大师课、郎园音乐会、郎园图书市集等十余个文化内容模块,提供具有时尚吸附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保留红色底蕴的基础上为这些老旧厂房赋予了新的城市文化魅力,很多园区服务点成为了网红打卡的流量地标,有力地提高了品牌美誉度和园区运营效益。学习强国“最炫北京城”栏目打卡郎园Station,给出“像电影般存在的文创园”的评价。

  文化输出形成“大布局”。首创郎园党支部聚焦“空间+内容+产业”融合运营文化平台,紧跟政策不断更新迭代运营模式,以郎园Vintage品牌为样板,布局城市更新、ACG产业和文旅产业,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和“一带一路”进行全国布局,从京内延伸到京外,实现由点到面的文化复制、提级。目前,以北京的六个项目为中心,在上海、杭州、厦门、嘉兴乌镇等地有四个文化产业运营项目。其中杭州白马湖动漫广场项目是国家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区,郎园Vintage项目是北京市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区,首创非遗·咏园和郎园Park是北京市级文创产业园区,郎园Station是北京市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

  让“青春底色”亮起来。首创郎园团队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团队,兼具艺术个性、文化品味和创意管理于一身。党支部针对公司员工年轻化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做好年轻人思想引领工作,做青年员工的知心人、热心人、领路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党支部创新推出“党史故事微讲堂”“经典诵读、唱响百年”等系列活动,党员人人出镜讲微课,群众人人参与听微课,有效汇聚统一正向的意识形态。针对“金码项目”急难险重任务,成立党员青年先锋队,由党员干部带队加班加点、攻坚克难,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工作任务。 

  让“青春活力”动起来。“没有老将,人人都是青年主力军”,这是首创郎园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彰显团队活力的一个印记。在经营管理中,除新园区投资需履行上级审批决策程序外,首创郎园对项目团队充分放权,保持高度灵活的决策流程;在人力管理中,为每个关键岗位梳理核心能力,为每名员工做全方位能力测评和个人职业规划,从而实现人岗匹配最佳效能。在郎园Station开放式的大台阶上,每名员工以洋溢激情的演讲方式,述职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讲成绩、讲收获、讲目标,时时爆出热烈的掌声,展现着郎园青年不一样的青春活力。

  让“青春能量”起来。在郎园,昆曲大师会、读书大咖会、音乐大师会等大师云集的沙龙、演出已经成为重要流量活动。首创郎园的年轻团队既是这些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在凌晨的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郎园青年团队发出正能量满满的“鼓劲贴”,首创郎园的工作已成为了他们学习成长的重要平台。“嘻番里的小伙伴们是我们团队共同的青春载体”“给郎园在上海芳草寓当抗疫采购‘团长’的两位小姐姐点赞”……在首创郎园总经理和党支部书记的朋友圈里,为团队点赞、为员工加油已经成为一种温情而有力量的企业文化。

  构建党建引领格局,形成“组织矩阵”在首创郎园品牌建立、运营、输出的全过程,党支部始终把党建与经营同布局、同部署、同推进。根据园区服务对象特点、布局京外的趋势,建立“大党建”格局,积极支持、帮助入园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成立非公党支部,在每一家入园企业中设置党建联系点,提升园区发展黏性,确保入园企业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通过设置园区文化产业党建联盟、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基地等强化资源整合,以组织联建、阵地联用、活动联办、人才联育为抓手,推进党支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集约服务、共同发展。公司党支部与属地政府在杭州共同打造总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打通党群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在美食节、读书季等经营活动中,亮出服务宗旨、亮出党员身份;新冠肺炎疫情使园区众多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困难,党支部第一时间研究出台方案,为企业发放口罩、消毒原液等防疫物资,2020年度累计减免房租2900余万元,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送上“及时雨”。

  担当首都国企使命,打造“鱼塘生态”。首创郎园党支部坚持“养鱼先养水”的鱼塘理念,积极发挥对民营企业的带动作用,产业招商、产业服务、产业增值并举,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通过国企引领把握政策、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共建、风险共担”的投入机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融资难、用工难、市场开拓难等问题。以长效构建文化产业生态链为目标,率先引进龙头企业,孵化潜力企业,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链。目前,郎园系列走出了得到APP、穷游网、果壳网、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等十多个文化行业示范品牌,孵化出一批成熟的文化商业品牌,直接或间接孵化了一批文化内容创业机构。同时,以“品牌效应+运营经验”的轻资产输出模式,创新“1+1+N”的投资模式,从而形成国企先行引领、民企重资投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鱼塘生态,为自身提供良好营收体系的同时也为政府构建了可持续税收梯队。

  提升用心服务温度,当好“文化管家”怎样让老旧厂房经改造后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人来享受服务,是郎园人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在园区内,做城市生态系统的文化激活因子,在戏剧、音乐、出版、文学、教育、传统曲艺等领域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供给;在园区外,以“文化在地”的形式,以文化为媒重构社区链接,激发社区活力,重塑和睦邻里关系;与属地政府合作,积极承担政策宣传、普法、公益服务等社会责任,向社会全面开放公共图书馆、咖啡厅、画廊、博物馆等资源,培育社区精神,助力基层治理,协助政府探索“理想社区”建设,建起了牢固的文化纽带。郎园运营模式承担社区“文化管家”的社会责任,织补了城市功能、营造城市的温度、不断扩大居民的幸福感。

  经验启示

  国有企业要在“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上走在前列、当好标兵。首创郎园党支部坚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市委和首创集团的战略部署要求融入到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中,通过强化引领、做好服务、推动创新等手段,推动园区各企业、园区所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发挥了国有企业引领功能,受到了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欢迎。

  党建引领要在“找准定位、把准方向、精准发力”上赋能经营、体现优势。首创郎园从成立之的籍籍无名到现在享誉行业,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党建引领发展的原则始终没有放松、文化运营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紧跟政策导向的步伐始终没有懈怠。这源于郎园党支部能够深刻理解北京市“文化中心”、首创集团对于文化品牌的这个定位,能够深刻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崭新实践。

  党业融合要在“思想聚力、文化聚心、产业聚才”上高度契合、互促提升。首创郎园党支部通过“党建搭台”,将文化产业创新内涵和公司人才特点进行有机融合,以特色化党建进行积极正向的价值引领,以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激发年轻活力,既保持了“青春支部”生机,也调试了员工价值。同时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形成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有效聚合,凝聚了一大批年轻人在郎园品牌的发展中无畏前行、无私奉献。